你覺得多少錢的手機才配得上自己?買東西用優(yōu)惠券會不會覺得“掉價”?這都是消費主義讓你花錢的PUA話術(shù)。
以你現(xiàn)在的收入和年齡,你覺得用多少錢的耳機才配得上自己?買手機的時候你會貨比三家、或是使用優(yōu)惠券么?收入比你低、年紀(jì)比你小的人手機都比你的貴,你會覺得“卑微”嗎?看完這個視頻一定能幫你省下不少錢!
配得上=多花錢?消費主義的障眼法。這里有一個有趣的詞——配得感。就是“覺得自己有資格擁有某物”,比如我應(yīng)該得到贊美和認可、我能夠享受應(yīng)有的服務(wù)、我配被人喜歡、我應(yīng)該被人禮貌對待。
但配得感與消費主義聯(lián)系在一起就變了,在消費主義的語境下一個人應(yīng)該有配得感,意味著你配得上好東西意味著你要買貴的、好的東西來證明。意味著你要不假思索地買、不打折扣地買,你買的越多、越爽快、價格越高越能證明你的價值,此時你要用所消費的物來證明自身的價值。我=物=錢一條以消費為終點的邏輯鏈就這樣形成。
買得貴=我很貴?社會認同。因為有品位有追求的人,在用這些東西,所以你買了,證明你同他們一樣,有品位、有追求。因為人人都知道這些東西的價格,所以你買了證明你是一個花得起錢的人;因為這些東西是好的、貴的所以你買了,證明你是一個對自己好的人,得到社會認同從而感覺自我良好。就形成了人和物的捆綁讓消費不再是單純的消費,而是一種價值的彰顯從而無限擴大消費的邊界。
將自我的價值寄托在消費上你就掉入消費主義的陷阱之中,被消費主義的話術(shù)操縱淪為消費的奴隸,當(dāng)你不被任何物所衡量不需要外物來彰顯對自我的認可,你什么都配得上。